網站首頁 > 正文

碩士點建設規劃

發布時間:2019-12-12文章來源: 浏覽次數:

一、現有基礎

1、學科點基本情況

化學工程學院與伟德 官网承擔材料與化工碩士點建設任務。化學工程學院主要依托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屬于一級學科,屬省級重點建設培育學科,現有學科帶頭人1人、學術帶頭人5人、後備學術帶頭人3人。學科成員共計25人,其中博士學位人員12人,占48%,在讀博士4人,占16%;教授4人,占16%,副高級職稱12人,占48%50歲以上3人,占12%35-5018人,占72%35歲以下4人,占16%;學科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曆結構基本合理。學科下設提高采收率助劑開發、污水處理工藝與技術、結垢與腐蝕控制技術、功能材料與催化等5個學科方向,其中3個學科團隊優勢明顯,學科團隊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優化。

伟德 官网主要依托微生物學和生态工程學兩個校級學科,現有學科帶頭人2人、學術帶頭人8人、後備學術帶頭人5人。學科成員共計20人,其中博士學位人員12人,占60%,在讀博士2人,占10%;教授5人,占25%,副高級職稱8人,占40%50歲以上3人,占15%35-5011人,占55%35歲以下6人,占30%,是一隻年輕化、高學曆的學科隊伍。學科下設微生物采油應用微生物微生物活性物質微生物發酵制藥濕地環境綜合治理濕地生物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濕地生态修複5個學科方向,其中微生物采油應用微生物學科團隊在微生物驅油領域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申請了多項科研立項,為企業解決了很多技術問題;其它幾個學科團隊在後續的建設中還需要加強。

2、特色與優勢

1)立足油田生産中的化學與生物難題,工程應用研究特色鮮明。緊緊圍繞石油石化行業,特别是大慶油田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化學和采油問題,而開展應用基礎理論研究、新産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研發及應用。針對大慶油田進入特高含水期後,如何進一步提高采收率、解決生産中遇到的化學難題,而開展提高采收率助劑開發方面的研究工作;針對化學驅油技術中采出液難分離、結垢與腐蝕等突出問題,而開展新型油田化學劑開發及應用、采出液分離、污水處理工藝與技術、化學清防垢技術、腐蝕與防護方面的研究工作;針對石油化工産品升級、廢氣處理等,而開展石油化工催化與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針對傳統采油采油率低,而通過微生物驅油進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工作。

2)具有完備的校企合作平台,支撐學科發展優勢明顯。擁有“國家能源陸相砂岩老油田持續開采研發中心”、“黑龍江省油田應用化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黑龍江省普通高校油田應用化學重點建設實驗室”、大慶油田“油田除垢與防垢研究重點實驗室”、“省高校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虛拟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省高校化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黑龍江省大學生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創新和教學平台,擁有學科研究設備2000餘萬元。與大慶油田開普化工有限公司、大慶油田化工有限公司、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大慶油田設計院、大慶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大慶華理生物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具有得天獨厚的校企合作平台優勢。

3)圍繞油田化學工程技術應用,研究成果積累優勢突出。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15項、大慶油田科技攻關項目15項,技術服務20餘項,工程類科研項目經費總額2000餘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30餘項,3項研究成果在大慶油田應用,節約創效上億元。

4)圍繞學科研究特色方向,研究團隊實力優勢領先。學科已形成穩定的科研創新團隊4個,即污水處理研究團隊、結垢與腐蝕研究團隊、提高采收率助劑研究團隊、功能材料與催化研究團隊、微生物驅油技術研發團隊、大慶濕地生态修複與開發利用研究團隊,研究人員共計45人,其中博士學位人員24人。5人任省級學會理事以上學術兼職。

二、問題及不足

1、學科研究設施不足,不能支撐省級學科平台建設。3年,沒有經費投入到學科平台建設,缺少用于高水平研究的學科儀器設備,如電鏡、離子色譜、氣質聯用儀、ICP-MS、凝膠色譜儀、激光共聚焦顯微系統、動态阻垢劑評價系統、多重光散射儀、平均分子量測試儀、酸性氣體腐蝕測試系統、等。

2、高水平學科領軍人物缺乏,人才引進不足。目前,學科團隊中隻有劉洪勝教授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他學術帶頭人隻是承擔過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不能夠帶領和支撐學科快速發展。另外,由于受學校體制影響,高水平帶頭人及博士引進受限,學科團隊實力及創新能力一直難以提升。

3、科研成果産出主要集中在關鍵少數,科研的濃厚氛圍尚未系統建立,激勵制度尚未有效建立。大部分學科成員在科研活動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明顯不足,難以形成科研成果産出的數量優勢。優勢互補的科研團隊尚未建立,科研團隊中年輕教師較多,面臨教學壓力較大,且教學工作量較大,多數科研骨幹忙于教學工作或管理工作,科研團隊的優勢未能發揮。有效的科研管理、考核和激勵機制的建立,可以将教師科研的激情和幹勁有效激發出來。

4、聯合培養碩士研究工作機制不健全。該工作未提升到碩士點建設應有的高度,工作進展緩慢,學校未有統一規劃部署,二級學院工作開展進展緩慢。

5、聯合培養碩士點建設工作未啟動。學校也沒有相關機制及制度保障。

三、建設目标

經過4年的建設,化工與材料碩士點基本達到新增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專業标準。

1.專業特色:圍繞大慶油田生産中的難題,在油田化學工程與油田生物工程領域,繼續凝練學科方向,優化團隊建設 4-5 個,與大慶油田及油田助劑、微生物助劑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研究,服務企業類項目年均經費不少于100 萬元/年。

2.人員規模:1)油氣田化學工程方向專任教師人數達到 12 人,企業兼職教師達到 4 人。(2)油田生物工程方向專任教師達到 12 人,企業兼職教師 4 人。(3)引進高層次人才 5-8 名。

3.人員結構:1)45 歲以下教師所占比例≥35%。(2)博士學位教師比例不少于 1/2。(3)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骨幹教師不少于 1/2。(4)獲得外單位碩士及以上教師比例≥80%。(5)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的比例不少于 1/3。

4.骨幹教師:1)骨幹教師實踐鍛煉時間累計不低于 6 個月。(2)有不少于 1/5 的教師參與過本單位或其他單位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指導工作。

5.課程與教學:優化形成《材料與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培養方案達到國家要求。

6.培養質量:1)化工及生物 4 屆本科生畢業生,畢業生人數 150 人以上。(2)建立完善和規範研究生培養質量保證體系。(3)在教育教學成果中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或表彰 1-2 項。(4)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 85%以上。

7.科研水平:1)師均年科研經費不少于 10 萬元。(2)年科研經費不少于 200 萬元。(3)年工程技術類課題經費不少于 150 萬元。(4)省部級及以上縱向科研經費所占比例不少于 20%。(5)獲省部級或一級行業協會、學會科技獎勵不少于 3 項。(6)每位骨幹教師主持過省部級及以上科研課題,有 1—2 項工程技術類課題在研,高水平學術成果或授權發明專利1—2項。

8.專業實踐:1)加強與東北石油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大慶油田成員企業開展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每年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不少于 1 人。(2)提供研究生可以選擇參與的課題不少于 3 項。(3)積極推動教學模式改革,開發教學案例,不斷加強實踐訓練,強化學生專業技能訓練、實習實訓、企業頂崗實習。

9.支撐條件:1)圍繞材料與化工專業碩士培養,加大平台投入力度,完善平台功能,适應油氣田化學工程領域、油田生物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的培養。(2)建設穩定的聯合培養基地 2-3 個,每個基地有 5 名副高級以上指導教師。(3)優化建設專業圖書室 2 個。(4)在學風建設、學術道德、工程倫理等方面具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及有效的防範機制。(5)設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管理與運行機制。

四、建設内容

1.核心學科平台建設

以黑龍江省油田應用化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為建設核心,強化公共共享平台建設,争取學校投資600萬元,以“污水處理、結垢與腐蝕、化學提高采收率、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功能材料與催化”為優勢特色平台建設,每個平台投入100-300萬元,打造儀器先進、功能系統全面的學科平台,實現儀器設備達到國内先進水平,維護情況較好,無利用率不高的儀器設備,儀器設備添置平均年增加10%以上(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需要)。将省重點實驗室建成材料與化工碩士點核心平台、科學研究核心平台、聚集和吸引人才的核心平台。

2.優化學科方向

學科方向以做強存量、做特增量為主進行調整優化,以現有“以大慶油田開發為中心”向“石油與化工行業為中心”轉變,研究重心由“以橫向研究為主”轉向“橫向縱向并重”,同時拓展新增研究領域1-2個,形成高層次成果新增長點。

3.師資隊伍建設

借助學校轉制轉型機遇,引進領軍人才或團隊,引進高能骨幹學科團隊成員,補足、優化現有團隊人員不足、能力不強的缺陷,同時新組建1-2個科研創新團隊。重點培養、打造骨幹教師,引領和支撐學科團隊建設。

4.專業及科研能力建設

加大教師國内外訪學、短期進修、訪學、專項能力培訓、合作研究的支持力度,提升現有教師專業及科研能力。建立配套激勵制度,引導教師回歸實驗室、回歸課堂,培育高層次教學成果、學術成果和發明專利等。

5.聯合培養基地建設

加大與東北石油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學校開展聯合培養專業碩士,鍛煉師資隊伍,為碩士學習、生活創造良好條件。同時,在企業、研究院所建立聯合培養基地,加大建設力度,具備聯合培養專業碩士學位能力。

6.專業碩士管理制度建設

圍繞專業碩士培養質量,在研究生管理、學風建設、學術道德、工程倫理等方面建立規章制度及有效的防範機制,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管理與運行制度,以及相關配套制度建設。

五、建設措施

1.聚焦師資隊伍優化,加大高能領軍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

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加強現有教師學曆提升,鼓勵中青年教師通過進修或在職攻讀來提高學曆層次;通過引進高能教師,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打造學術領軍人物;優化專業結構,引導和激勵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打造“結垢與腐蝕控制技術、油田污水處理技術、提高采收技術、功能材料與催化等核心科研創新團隊,每個團隊成員不低于8人。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根據專業學科建設及發展需要,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每年從國内外重點院校、重點學科、重點專業引進高能人才或優秀碩士/博士3-5名。二是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中實行“博士化工程”。三是加大培養培育省級教學名師、省級骨幹教師、省級教學新秀以及龍江學者等突出人才,評選鐵人學者3-5人,調動廣大教師科研積極性。四是加強校企合作,打造“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每年培養規模不低于3人。五是加強團隊建設,組建課程群教學團隊1-2個;繼續優化現有4個研究團隊,新組建1-2個科研創新團隊,推動科研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六是實現45歲以下教師占比不低于60%,高級職稱比例骨幹教師不低于60%

2、聚焦石油石化生産難題,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

以增強服務油田及區域經濟建設為目标,強化科研與石油石化行業的結合,以科研創新平台和學術團隊建設為核心,形成“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工程應用”三位一體創新體系。充分發揮現有學科優勢和特色,繼續支持和鼓勵教師立足大慶油田,圍繞油田生産中出現的重大現實難題,主動服務産業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開展化學原理、化學技術、化學藥劑、微生物驅油菌種等方面的研發及推廣應用,保持學科研究優勢,培育在複合驅采出液處理、油氣層化學改造綠色新型油田助劑、新型功能材料、微生物菌種優化培養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另外,拓寬研究領域,加大與大慶市科技局、環保局及中小企業圍繞新技術開發、新産品研制及老産品升級換代等新的研究熱點,新開辟1-2個研究方向,形成一批關鍵共性技術。

3、聚焦學科創新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學科平台建設高度

一是,争取上級部門及學校資金持續性投入,繼續完善“國家能源陸相砂岩老油田持續開采研發中心”和“黑龍江省油田應用化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兩個重大平台建設,積極争取學校在關鍵設備方便的投入,同時打造“伟德 官网分析測試中心”公共平台,強化共享儀器采購和分析測試力量建設,強化資源共享,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和測試結果的準确性。二是,大個性化研究平台建設力度,不斷提高研究平台創新能力,争取為結垢與腐蝕、污水處理、提高采收率、功能材料與催化4個平台配置相關核心設備;三是圍繞現有研究方向,強化梯隊建設,把現有方向做強,把新建方向做特,保證每個研究方向成員8-10人,核心成員4-5人。

4、聚焦高水平成果形成,進一步加大成果激勵力度

在項目立項方面給予現有研究方向進行傾斜支持,在新興研究方向上給予基礎試驗條件配備,對于優勢科研方向上深入及拓展研究給予重點支持,在論文發表、著作出版、專利申報、成果獎勵申報等方面為教師提供經費支持;對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加大獎勵力度。

5、聚焦學科交叉與創新,進一步加大校企合作深度

深入對接行業企業需求,與大慶油田設計院、勘探開發研究院、采油工程研究院、大慶油田開普化工有限公司以及中小微企業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解決企業重大關切和技術、産品需求,實現成果轉化的及時性、規模和深度,強化建設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為材料與化工專業碩士培養提供強有力的基地支撐。

6.聚焦專業碩士人才培養力,加大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廣度

加大聯合培養研究生力度,在材料與化工學科領域繼續探索與高水平應用型高校聯合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建設穩定建設聯合培養基地1-2個,以培育和鍛煉碩士生導師隊伍,每年培養專業碩士1-2人。

關閉 打印責任編輯:徐太海

友情鍊接

Baidu
sogou